台東阿美族的秘密美食:蝸牛肉
在全球各種文化中,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罕見的食品,很多我們從未想過會成為餐桌上的食材。最近,有網友分享了一個讓人大開眼界的情景...
一位網友在「路上觀察學院」中分享了他在台東阿美族攤位上看到的驚人菜色。盤子裡有切好的薑、辣椒和蒜瓣,混合著深色的捲曲肉塊。旁邊的小牌子上寫著「爬的牛」,這讓他開心地說:「這就是台東阿美族的牛肉」。
有網友很快就猜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「炒螺肉」,也就是蝸牛肉。主要的食材是在雨後會出現在路上的「非洲大蝸牛」,吃起來口感有嚼勁,是很好的下酒菜。有不少網友表示:「我媽媽是卑南族,她也很喜歡煮這個給我們小時候配飯吃」、「新鮮的口感和超市或海產店完全不一樣!新鮮的真的超好吃!」、「其實最好吃的是蛋...」
雖然有些人可能會擔心蝸牛肉的衛生問題,但有網友解釋,蝸牛肉的處理過程其實很複雜。首先,捕捉到的蝸牛會被放在乾淨的地瓜葉上飼養幾天,讓蝸牛排出體內的污物。之後,只留下腹足和蛋,並去除黏液,然後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烹煮以確保食品安全,最後再煮一次才能食用。
你有吃過炒螺肉嗎?我還沒有機會品嚐呢~
資訊來源:路上觀察學院